对我市非遗项目开发利用的建议
作者: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来源: 发表于:2018年09月17日 文章点击数:3927
对我市非遗项目开发利用的建议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在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期间反映: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地方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丰富多彩。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凝结着一个城市的记忆和积淀,彰显着城市的个性和魅力。我市现有非遗项目65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26项,市级36项,如何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守住传承底线,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是我们今天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建议:
一、探索设立文化名师工作室,以“1+N”模式传承优秀地方文化。对像三汇彩亭会、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薅秧歌、巴山石工号子、水族闹春等传统艺术门类的非遗项目,发挥名师在文化界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开展以名师牵总、以师带徒、政府扶持为机制的传承方式,实现“出人才、出精品、出经验”的效果。“1”是指以文化名师工作总室,任务是抓制度建设、方向引领,重指导帮扶、总结提升;“N”是指根据学术、艺术、技术的分类,组建文化名师工作室。
二、探索非遗项目与文旅深度融合机制,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产业。学习借鉴国内外(法国酒庄游、秦皇岛农耕文化游)先进经验,把渠县刘氏竹编、渠县呷酒酿造、东柳醪糟酿造技艺等产业类非遗项目与旅游观光产业有机结合,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让观光客的观光游变成体验游、一日游变成多日游。
三、加大财政扶持和结果考核,通过成功试点再复制推广。首批先设立几个文化名师工作室,给予2-3年的建设试验期,期间可由财政给予一定工作经费或者由政府购买其服务的办法支持;建立完善支付及考核等制度,用创新理念对其工作成果进行考核,本着只要“出人才、出精品、出社会效益、出文化传承经验”的考核通过原则,在此基础上再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