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 当前位置:首页>>社情民意>>正文

加强城镇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建议

作者:市政协社会法制群团委员会 来源: 发表于:2018年09月17日 文章点击数:4020

加强城镇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建议


      市政协社会法制群团委员会在四届三次会议期间反映:截止2017年11月,我市已建档立卡城镇困难职工48926户,人口138360人,其中人均收入低于400元的特困户占困难职工总数的18.1%。这部分困难职工面临的困难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是再就业能力弱。普遍年龄偏大、多病、文化程度低,技能单一、就业面窄二是国企改制下岗职工比重较大,集中在煤炭、钢铁、纺织行业和传统商贸服务业三是家庭变故及伤病残占比较大。全市伤病残困难职工占困难职工总数38%左右,收入低、生活水准低、患病机率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贫致病的恶性循环加深了其贫困程度四是家庭住房困难且居住条件简陋,大多居住在筒子楼,无厕所、无厨房、无路灯、无公共活动场所,遇暴雨易引发灾害五是低保边缘户占城镇困难职工群体比重较大处于政策真空,甚有部分家庭生活水平低于低保户。

建议

一、从顶层设计上补齐城镇困难职工帮扶短板。当前,农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机制成熟,许多经验可在城镇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中复制。把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作为精准扶贫的第二战场来看待,纳入政府脱贫攻坚总盘子,参照其他省已出台的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配套政策,实行政府兜底,力争用3年时间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困。

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措施。要确立具体目标把实现“两有五保障”(有吃、有穿,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险、住房有保障)作为帮扶目标。要精准识别各级工会要采取进社区入户调查方式把困难职工群体底数摸清,把困难程度分清,确保识别精准、致困原因精准和建档立卡信息精准。要精准施策针对困难职工具体致困原因和脱困需求,分类实施帮扶,建立“一帮一”结对制度,做到一户一档案、一户一计划、一户一措施。对有劳动能力困难职工,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提供创业援助等方式解困脱困;对因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或没有落实有关社保待遇困难职工,将其纳入国家社会保险制度覆盖;对因病致困职工,将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和医疗互助保险保障;对符合低保条件困难职工,通过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要加强协同。民政、人社、教育、卫生医疗等职能部门要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各级工会组织之间、社会力量之间也要加强协同,推进有关制度政策落实到位,实现对困难职工的精准帮扶。

、坚持帮扶与扶智两手抓充分运用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加大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宣传力度,把社会各方面参与困难职工帮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困难职工思想引导,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调动主观能动性,依靠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