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 当前位置:首页>>社情民意>>正文

抢救濒临消失“烟火架”非物质文化的建议

作者:市政协民宗外侨联谊委 来源: 发表于:2018年09月18日 文章点击数:6748

                                抢救濒临消失“烟火架”非物质文化的建议

                         

       市政协民宗外侨联谊委反映:据史料,烟火架起源于明,兴盛于清,民国时期在巴渝乡村十分流行,在寿诞婚庆、佛事庙会、节令庆典等夜晚燃放,观者众多,盛况年复一年,尔后偶有表演,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烟火架悬挂于高空架上燃烧而得名,属传统烟花,以纸、竹为原材料手工制作,竹编、纸扎、泥塑、烟花、皮影、彩绘艺术为一体,古今故事包罗万象工艺独特,用火药火硝炸药为动力,燃放时不仅可燃烧还可伴随发光、发烟、发声、动态、变色等,简单而神奇。点火后各类戏曲人物故事从桶中连续下坠吊于桶底,表演时间可长可短,内容丰富,生动形象,表演精巧,变幻莫测有别于其它民间歌舞、戏曲、杂玩之类。

石桥最后一次表演约在1977年,盛况空前,十里乡镇村民聚集,观众数万,从此烟火架在人们记忆中消失。为再现其奇异光芒,抢救传统非物文化,建议:

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做好抢救方案,做好申遗工作,提供必要保障条件;二是成立以老艺人为主体的抢救机构,鼓励民间各方人士积极参与,并做好传帮带相关工作;三是寻找烟火架老艺人、传承人,或者知情者,还原制造流程、工艺等;四是每年在除夕,或元宵节做一次表演活动,传承该项非物质文化。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