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理调配120资源的建议
作者:市政协学习文史委 来源: 发表于:2018年09月18日 文章点击数:6624
关于合理调配120资源的建议
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反映:120作为我国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号码,在很多人心中就是“生命热线”。然而通过走访发现,我市急救中心出车抢救的病人中,只有60%-70%是真正需要急救。因急救资源被大量占用,有20%真正需要急救的患者却不能急救。其原因:一是非重疾病占用有限急救资源。据调查发现,在中心医院院前急救处打来急救电话中,因打架伤、斗殴伤、醉酒等占用120急救通道事例较多,占到日常接诊量的20%;二是120急救车返空率高浪费严重。每年出车量在25000车次左右,其中返空率达3.6%,原因包括因救护车到半途病人不需要、病人死亡、病人自送医院、被其他医院接走等。如市中心医院2017年11月接120电话要求出诊接病人1801人,实际接回1356人,无效414起,误报率22.9%。据统计,近半年的误报率达到了35%;三是全市120急救资源凌乱。从调查了解情况来看,市区与各县120急救资源没有进行有效整合,许多县级医疗机构尤其是乡镇一级医疗不能实现就近急救,一出险情直接就转到市级120急救中心,大大增加了市级急救负担,挤占市级有限急救资源及通道,没有达到“急救救急”的真正目的。
建议:
一、整合利用急救资源。120应急指挥中心,每年都应召开几次联席会议,增进市级各医院及县、市(区)医院之间沟通联系、资源的整合共享,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做到统筹调度和处理病员信息及急救信息,促进各医院提高院前处置能力;统计整理各医院的救护车、医生、护士及应急通道数量等资源,对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急救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协调,并合理进行调配,提升全市医疗服务系统综合应急急救能力;急救中心接到呼救信息后,应当按照是否为急、危、重伤病情、普通病情进行甄别、分类和信息登记,并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合理调配急救资源。
二、建立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加大对郊县院前急救系统投入与保障,市(区、县)两级财政每年都应各自划拨一定的专项资金,重点保障郊县“120”急救软硬件水平的不断改善、提高。逐步改进县“120”急救体系建设,完善县“120”急救网络,最终将基层急救点延伸至乡镇卫生医疗中心,实现及时就近出救,并逐步创造条件,与主城区院前急救系统实现联动一体化管理。
三、提高急救应急能力。建议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应当不定期组织人员参加红十字会、急救中心的院前急救培训,以提高老百姓自救、急救的应急能力。同时,针对城区、县乡老年病拔打120现象,建立特殊救助渠道,成立针对老年专科的公立医院或者私立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开辟特色救助通道,避免因拥挤造成需真正急救病人而得不到救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