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 当前位置:首页>>社情民意>>正文

关于对“巴人文字”研究与保护的建议

作者:宣汉县政协 来源: 发表于:2018年09月18日 文章点击数:7343

关于对“巴人文字”研究与保护的建议

 

宣汉县政协反映: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考古人员在宣汉县罗家坝先后发掘了文化堆积非常深厚的巴文化遗址,涵盖了两汉、周、商、夏、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一遗址成为研究川东北原始文化、特别是研究古代巴文化的重要基地。今年4月,经过中科院、中国科协《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北京大学,省社科院等组成的国内专家学者多次到宣汉考察研究,对发现的5300多个文字进行定型、分类、注音、释义等考证,认定这些文字就是学术界一直以来寻找的巴国文字,终结了学术界一直认为远古巴人没有文字的定论。如何使这一无价之宝得到传承和发扬,唤醒人们对远古巴人过去的记忆,坚定文化自信,值得高度关注的和重视。建议:

一、重视“巴人文字”保护。应及时成立由政府主导,文化部门具体负责,相关人员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编制“巴人文字”保护规划,像重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家坝遗址那样,高度重视对“巴人文字”的抢救、保护与传承,给予人员的支持和资金上投入。必要时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及时抢救濒临损毁的文字,建立“巴人文字”陈列室。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文字的发掘、收集与保护中。

二、成立巴文化研究所。宣汉既有罗家坝遗址,又有“巴人文字”,完全可以成立一个研究巴文化专门机构,与罗家坝遗址发掘保护研究、巴山大峡谷景区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和,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深入挖掘巴文化潜在的精神内涵,让远古的巴文化转化为催生、繁荣一个地方的文化优势,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三、打造巴文化品牌。首先,召开理论研讨会和新闻发布会。对“巴人文字”发掘,可召开有专家、学者和各地报刊、网络媒体记者参加的理论研讨会和新闻发布会,提高巴文化的影响力。其次,把巴文化作为达州或宣汉城市品牌。叫响“巴国古都”或“巴人发祥地、土家文化源”口号,并推出一批有影响、有深度、有价值、易传播反映巴文化的经典大型歌舞剧、歌曲、舞蹈、读本、画册、影像等。第三、培养一批传承人。在宣汉龙泉、三墩、漆树、渡口等土家族集聚地,深入挖掘和培养一大批像赵昌平那样的传承人,在重大节庆日开展富有巴文化特色的活动,吸引巴人后裔前来寻根谒祖、旅游观光,认知巴文化。

四、创建巴文化产业。市县乡党委政府要发挥巴文化这一独特资源优势, 积极探索巴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建设,在城市、公园、景区、工厂、学校、机场、火车站、码头、乡村、文化产业园等地注入巴文化元素,打好“巴文化”牌。同时,要开发建设一批有巴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村寨、产品、服饰等,促进巴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充分展示巴文化的博大魅力。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