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 当前位置:首页>>社情民意>>正文

加强贫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作者:渠县政协、市政协民宗外侨联谊委 来源: 发表于:2018年09月18日 文章点击数:7571

加强贫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渠县政协、市政协民宗外侨联谊委反映:据调研,当前贫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面临着诸多短板和问题:一是文化设施建设仍然薄弱,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相比投入明显不足;二是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够;三是文化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相对来说,城镇周边乡村文化设施比较完备,而偏远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就比较落后;四是文化设施管理运行亟待加强,文化设施利用率低,作用发挥不足,文化特色不够;五是互联网络建设滞后,群众信息获取渠道不畅。建议:

一、切实加大经费投入。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普遍参与原则。在保证政府经费投入基础上出台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流入农村特别是贫困村文化设施建设上来。对向贫困村文化设施建设投资企业和个人给予政策上扶持、奖励,逐步建立一个由政府、社会、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同时,在资金投入使用上应充分考虑各个乡镇历史、地理条件,向文化设施较薄弱、地理位置较偏僻的地区倾斜,努力缩小地区差距。

二、着力完善考核机制。要打破在文化设施建设上“等、靠、要”被动思想,将文化设施建设成效纳入到当地领导干部考核机制中,归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建立健全贫困地区文化工作目标责任制,充分调动地方领导干部建设文化设施、干好文化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大力加强管理运行。建立健全贫困地区县、乡(镇)、村三级文化服务阵地网络,成立“农村文体活动管理机构”,对现有农家书屋、活动中心、健身场所等进行改造,扩大文化阵地对外开放程度。大力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设置专门文化管理人员,负责文化设施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工作,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汲取文化知识。

四、突出特色文化建设。贫困地区文化设施建设要因地制宜,切实考虑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和当地的文化特色,避免千篇一律的“同质化”现象。除了必备的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及体育建身等设施之外,每个贫困村的文化设施建设应有其自身的特色,建设一批有自己风格的文化设施。可依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特色小镇的建设,积极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将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推进脱贫攻坚。

五、重视信息网络建设。应依托村级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着力建设“数字农家书屋”,切实加强贫困地区互联网络建设,搭建和拓展贫困群众学习知识文化、了解惠民政策、获取致富信息的现代化信息平台,更加广泛地开展数字文化精准扶贫,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现代化文明程度。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