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通”的短信收费应加以规范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8年11月23日 文章点击数:8587
“一卡通”的短信收费应加以规范
渠县政协反映,近年来政府通过“一卡通”方式,对惠民惠农资金实行打卡直发管理,实现了农村工作的便民高效,保障了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但在调研中发现,由于金融机构在办理“一卡通”相关业务时,未履行应有的告知义务或模糊告知,很多农民群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办理了短信通知业务。银行扣除短信费后,使得实发农补金额与农民预期金额有所出入,导致群众特别是贫困户产生不满情绪。有的群众还因此怀疑村社干部或乡镇政府“雁过拔毛”,影响了干群关系。
建议:
一、切实加强监管。根据相关规定,银行可以对储户提供短信通知业务并收取费用,但必须建立在自愿基础上。而相关金融机构和通讯公司工作人员为了扩大业务,往往通过“不履行告知义务或模糊告知”方式诱导客户办理业务、收取资费。人民银行、经信局等金融和通讯监管部门应对这种“打擦边球”行为加强监管力度,督促银行方面在办理相关业务时规范经营行为、严格履行告知义务。银行方面也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惩戒,以免损害企业信誉、造成社会矛盾、影响脱贫攻坚乃至农村工作的推进。
二、及时化解矛盾。针对此类业务的取消手续繁琐,农村群众大多不了解操作程序,且出行不便等实际情况。乡镇党委、政府应主动加强与银行方面的协调沟通,妥善研究解决。可发动村社干部,以村社为单位,收集在不知情情况下已办理了短信通知业务的群众名单,梳理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意愿。对不愿开通短信通知业务的群众进行集中办理取消手续,及时化解矛盾、避免事态扩大。
三、建立长效机制。乡(镇)党委、政府要根据此类情况吸取经验教训,举一反三,着力提升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效率,完善“办事不出村、组、户”工作机制。针对贫困人口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相关政策、业务不了解不熟悉情况,扶贫移民局及各帮扶责任单位要依托农民夜校、院坝会等载体,加大宣传力度,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要从小处着眼、细节着手,着力解决群众的“身边事”,形成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