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9年07月08日 文章点击数:9520
关于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提案号: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067号
提案者:王飞
主办单位:市科学技术局
提案内容:
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和基本追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从我市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看,转变发展模式,营造适宜达州高质量发展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成为了实施高质量发展环境保障的关键举措。就目前来看,我市整体科技发展水平低,科创企业数量少,科技在企业生产中含量不高,科技作为企业创新的动力不足,人人崇尚科学的社会环境没有形成,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服务社会的功能尚未显现,这些问题都严重地制约了达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地位和功能的发挥。因此,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科技环境,培育大量稳定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加快科学技术产业转化,成为了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助推达州建成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急需解决的重要
任务和重大问题。
为补齐达州科技创新和全域开放不足的短板,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对科技产业和科技领域的支持力度,增加行业企业中的科技含量比重。完善科技投入机制,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力度,依托现有科研机构,充分发挥研究院所和高校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在企业一线培育重点实验室,鼓励和支持应用研究的科研转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到科创企业中,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融资投入体系。在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中,要常态化开展企业内部和行业之间科技示范评比,在生产一线建立科技实验室,对科技提升效益和科技创新创收上给予经费奖励。对于规模化的传统本土的企业和行业,要配套科技经费专门用于改善和提升企业效益,提高科技含量,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助其成为新型的高质量行业企业。
二、拓宽科技产业市场准入机制,激发市场活力。推广负面清单模式,保障科技行业市场主体准入自由。赋予市场主体更充分的行为自由,激活主体活力、促进社会财富创造的法律机制。另一方面,规范政府行为、促进行政行为的公开化、透明化。把需要行政机关审批的领域仅限于法律明确列举的事项,并要对市场准入的限制条件进行合理说明,政府的审批权力仅限于负面清单所列举的事项,不得设置额外的市场准入条件。改革工商登记制度,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推进科技产业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大力减少前置审批,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额,鼓励开办科技公司,特别是对区域内有竞争力的品牌和优势产品,以及巴山农土特产品,要纳入到“科技产业提升计划”中来,加强对本土传统行业的科技指导,更加开放注册通道,“让每一位规模种养殖农户成为一名公司法人”,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提升科技在传统市场应用中的比例,助推传统行业科技升级。
三、加强跨地区之间的联系,提升区域科技核心竞争力。 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努力发挥科技在中心城区的集聚和辐射作用。立足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率先把达州市主城区建设成为政治、科技、金融、文化、生态区域中心,借助“水墨达州、巴山夜雨”城市文化名片,努力巩固达州作为中心城区的战略地位,增强中心城区对市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区域内城市之间、区县之间的立体功能联系,加快推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网和高速物流网络建设,实现域内区县与城市之间的合作联动发展,实现区域内城市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率的提高,推动公共资源“同城化”。通过对话协商机制,构建秦巴区域主要城市之间的科技合作平台,实现科技一体化、共享化,按照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原则,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实施项目带动,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区域内不同省市之间的科技资源互享、互联、互通。
四、壮大高质量科技人才队伍,提升人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常态机制。人才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首先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作用,特别是科技人才的核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人才的专业优势,将历年来引进的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激发引进人才的潜能,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充分把握当前各单位的人才需求,根据需求引进相应的人才,首要保障科技领域人才的需求。以各科研单位作为引进人才的主体,确保高度的匹配度,重视人才的发展前景,重视人才的工作能力和业绩,重点培养具备科技背景的本土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队伍,完善相应的人才拔擢激励机制。制定鼓励科技人才落户达州政策,完善科技人才和科技管理人才的注册备案制度,在教育、医疗、人才住房等公共资源领域享受“绿色通道”。设立人才工作站,依托领军人物开展课题攻关,组建项目团队,为专家人才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服务,把具有市场潜力的、负有乡土情怀的本土优秀企业家,特别是金融、法律、专利、广告、互联网等新兴产业行业的优秀现代服务人才,以及优秀的知名工匠和高素质技能人才,通过产业规划配套引进回来,提供人才工作站,打造达州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小高地。根据市场需求引进人才,让人才向企业倾斜,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鼓励人才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发挥余热创新创业,制定出台激励制度,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考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