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选览 当前位置:首页>>提案选览>>正文

关于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9年07月08日 文章点击数:14423

关于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的建议

 

提案号: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280号

提案者:唐增敏

主办单位:市扶贫开发局

提案内容:

    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帮助下,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71.6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4.78万人,累计减贫66.8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3.16%下降到2018年底的0.88%。2016年渠县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2017年全市脱贫攻坚考核获全省市(州)综合评价先进市,通川区获全省摘帽工作先进县,渠县、大竹县脱贫攻坚考核

获全省县(市、区)综合评价先进县。

    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脱贫基础仍待夯实。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828个,占全省7.2%;贫困人口71.6万人,占全省11.46%,仅次于凉山州居全省第二。宣汉县20.63万是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最多的县,渠县14.38万在全省仅次于宣汉县,达川区(含经开区)9.55万是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最多的区。除了通川区、经开区,其他几个县(市、区)未脱贫贫困人口数都过万,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贫困村还有12个,市上确定的38个深度贫困村受限于恶劣自然条件、落后的基础设施等因素,脱贫攻坚任务还十分繁重。

    (二)住房难产业难问题较为突出。住房建设方面,易地搬迁有的对象不准确,有的没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有的设计、面积、质量、安全、费用等缺乏监管,有的房子修好后很久不验收,主体完工后配套没及时跟上,产业就业不配套导致入住率不高。产业发展方面,由于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风险高,加之专合社带动能力不强、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导致贫困群众有畏难情绪,参与度不高,产业发展对群众增收的带动作用不强。

    (三)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参与脱贫攻坚的主动性不高,对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激发不够、脱贫能力培养欠缺、思想感情教育沟通不到位,“干部干、群众看”“等靠要”的现象仍然存在,不会脱贫、不愿脱贫、不想脱贫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有的地方贫困户精神状态不佳,院坝、房间乱堆乱放乱搭,环境卫生还存在较大差距。

    (四)扶贫领域作风建设任重道远。一是对资金项目监管不力,个别地方存在截留、挪用、挤占、套取、骗取扶贫资金问题。二是信息公开程度不高。扶贫资金公开和公示公告的渠道、方式还有待改进,社会不知晓、群众不满意的反映还时有发生。三是干部作风问题依然存在。少数干部存在厌战心理,有消极应付、松劲松懈情绪,攻坚克难韧劲不足。四是督导调研还不够深入。“走马观花”多,“解剖麻雀”少,指导工作不够具体。督查调研报喜不报忧,淡化或回避矛盾问题。

    二、几点建议

    (一)建立防治返贫预警机制。整合农业农村、扶贫开发、卫生健康、教育、民政和乡镇等相关数据,对已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进行精确动态监测,发现返贫风险及时预警并采取帮扶措施,形成有效的应对工作机制。

    (二)稳定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坚持“脱贫不脱政策”,为脱贫留出巩固期,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做到既不降低而影响质量,也不提高而影响效果,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扶贫政策相对稳定,让脱贫对象放心安心。

    (三)继续巩固壮大产业。引导贫困群众根据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高效养殖业,培育农产品品牌,搭好“电商”等农产品销售平台,推动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发展一批接地气、门槛低的加工业项目,推广“扶贫车间”、扶贫产业园等有效形式,让贫困户就地就业,在家门口稳定脱贫致富。

    (四)着眼长远夯实基础。引导贫困群众增强主体意识,摆脱对扶贫政策的单纯依赖,用辛勤劳动实现真正意义的脱贫致富。打牢长期稳定脱贫的基层基础,健全基层党组织,充实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着力从返乡创业青年、农村致富能手等人员中选优配强村“第一书记”,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五)持续不断加强作风建设。继续执行“5+2”帮扶机制,深入开展作风建设专项治理,用作风建设成果促进各项扶贫政策措施的落实。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