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宜业宜游!达州展现城市文明亲和力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9年07月11日 文章点击数:10281
“小区环境变美了,农贸市场升级了,公交车更多了,大街小巷干净了……”通川区朝阳社区居民王毅谈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改变,喜不自胜。
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吃好穿好住好,还要求出行方便、社会安全、环境舒心,更希望文化丰富、精神充实、人际和谐。
近年来,我市吹响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冲锋号角,在创文工作中,我市确立了创建为民的目标,从群众普遍关心的具体问题着手、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情抓起,改善生活环境、创造文明生活,使达州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持续开展专项治理
展现“达州速度”
创建文明城市是对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发展环境、整体实力和发展质量的综合考量。随着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加快推进,市委、市政府多措并举,开展了一系列重点民生工程。
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划分城市公交专用道,设置交通严管示范街,加大对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的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万家河黑臭水治理工程项目稳步推进。同时,加强市容环境治理,提升环卫保洁水平,规范渣土运输,治理露天烧烤,整治占道经营,落实门前三包……一项项民生工程、治理举措的落地和实施,让达州绽放出了新的光彩。
近年来,我市聚焦市民关心关注、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劝导规范生活噪声150余次,劝导广场舞5250余次,整治重点娱乐场所560余家,限期整改240余家,整治违规燃放烟花爆竹800余起,行政处罚1人。通过深入居民区、商业网点、娱乐场所、广场周边开展宣传教育,督促业主和群众降低音量,减少噪声污染。
美丽的西区一角 (本报记者 龚其明 摄)
2018年,我市全力推进“六大”治堵综合措施,再创缓堵保畅“达州速度”。凤凰山山前路西段、西环路扩宽改造、南北一号干道一期(龙马大道)、快速通道拓宽改造西段(含立交桥)、滨河路北段二期等18条新建道路建成。同时,我市积极推动公交体制改革,优化公交线路36条,提高了服务质量,加大了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完成公交首末站1个,新购公交车60辆。同时,大力发展多元化的公共交通,推动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的共同发展,多元化缓解达州城区的交通拥堵。
一项项举措的积极推进,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创建带来的变化,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生产生活及出行,让市民见证了“达州速度”,使创建成果如春风细雨般润泽百姓民生。
环境换新颜
展现城市文明亲和力
对于达州城市环境的变化,工作在一线的环卫工人有着极高的发言权。
冬季的白天来得很晚,在大多数人还沉醉在香甜的梦乡时,57岁的环卫工人刘大爷已经开始一天的工作。刘大爷从事环卫工作二十多年来,他最大的感受就是达城市民的素质越来越高了。
刘大爷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市民乱扔垃圾的现象十分严重,用他的话来形容就是垃圾遍地“开花”,清扫无数次也依旧到处都是。如今,市民文明素养的提升,让刘大爷的工作强度锐减。他说,现在路面上的垃圾主要是落叶和灰尘,垃圾越来越少。并且市民也更加尊重和认可他的工作,不仅不会乱扔垃圾,还会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扔进垃圾桶。
2018年,大寨子、鹿鼎寨、梨树坪等城市公园建设逐个竣工,为城市居民带来了更加舒适美丽的休闲游玩环境。“现在每天都可以选择去不同的休闲场所去散步、健身,环境又漂亮,巴适得很。”越来越多的市民这样感叹。曾经钢筋水泥浇筑的城市逐渐被绿树、红花、秀水装点,有了更加柔和丰满的骨血,一座生态宜居之城正款款走来。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一直以来,医疗卫生事业都是关乎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市把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作为重点工作,其发展成效显著。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充满人性化的现代就医系统,让市民看病就医更加便捷。据了解,我市各大医院在增设挂号窗口的基础上,建立了官方网站、公众号,让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安排,通过电话、医院官方网站、官方微信选择专家,预约挂号,自助缴费,节约了看病时间,将患者从耗时费力的排队挂号缴费中解脱出来。
2018年,我市开展市中心医院周边环境整治升级和达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建设项目工程,推进医疗软硬件设施,引进、培养尖端医疗人才,进一步提升了中心城区医疗服务水平。记者从市卫计委获悉,近年,我市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共4145个,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2816台(件),从业人员总数33966人。
随着一项项举措的实施,我市的医疗服务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的就医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如今,市民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更加专业、优质、高效、便捷的就医服务和就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