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政协“有事来协商——微协商话民生”平台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20年05月25日 文章点击数:7769
5月21日,全市政协“有事来协商——微协商话民生”平台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大竹县召开。省政协地联委主任李华锋、专职副主任覃涌到会指导,市政协主席康莲英出席并讲话。
去年,省政协在16个县级政协启动“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试点工作,指导试点县政协聚焦协商主责主业,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开展灵活多样的“小微协商”。大竹县政协作为试点之一,认真谋划、积极探索,在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方面积累了经验。
李华锋对大竹县“有事来协商”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说,大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政协积极作为,试点工作起步早、定位高、方案实、程序优、效果好。在全县创建了13个片区政协联络工委,找到了小微协商的抓手,创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她希望大家进一步加强学习,明晰新时代市、县政协性质定位,助力解决群众所盼所需所急问题;进一步明确微协商平台的性质和作用,完善制度机制,制定协商工作规则;进一步发挥委员主体作用,让委员在微协商中唱主角,提升微协商水平;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协商效果,把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进一步规范协商流程,做好做细做实小微协商活动,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上做出新成绩。
康莲英在讲话中指出,我市全面开展“有事来协商——微协商话民生”平台建设,是探索政协协商同基层治理相结合的新形式,对人民政协在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中将发挥积极作用。大竹县政协创造了微协商方向感强、机制完善、形式丰富、自创品牌的工作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借鉴。就抓好下一步工作,康莲英要求,要明确小微协商平台建设的价值取向,进一步认识政协小微协商是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有效载体、是畅通群众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渠道、是彰显政协“为民初心”的有效抓手、是发挥政协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的独特方式;要准确把握小微协商的原则和目标,坚持党的领导凝聚共识、协商于民协商为民、政协可为政协能为、依法合规具有共性的原则,实现协商主体从精英到市民、协商内容从客观课题到微观事务、协商场地从会场到现场、协商成果从宏观献策到具体问题解决的目标;要完善小微协商的推进机制,重点建立强有力的指挥机构、构建规范有序的协商机制、打造各具特色的协商品牌、发挥好委员的主体作用;要落实开展小微协商的具体要求,处理好党委主导与政协主动、建言咨政与凝聚共识、规范协商与灵活协商、搭建平台与主体强能的关系。
市政协副主席、大竹县委书记何洪波介绍了大竹县经济社会发展及县委、政府重视和支持政协工作情况。大竹县政协、达川区政协、开江县政协围绕 “微协商话民生”平台建设试点工作作了交流发言。
会前,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大竹县政竹阳片区政协联络工作委员会“有事来协商”阵地建设,观摩了大竹县政协组织的“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小微协商专题协商会。
市政协副主席郝德恒、张洪波、蒲春天、张永霞、陈明星、廖清江,市政协秘书长魏艳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