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选览 当前位置:首页>>提案选览>>正文

关于加快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20年05月29日 文章点击数:4398

关于加快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提案号: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043号

提案者: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

主办单位:市教育局

提案内容:

深化产教融合,对推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我市有中职34所,高职2所;学生66931人,学校基本建立了校企合作制度,产教融合处于起步阶段,在政策落实、职业教育的人才供需能力、企业参与办学合作方式与多元市场需求对接等方面还存在问题,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还不适应“6+3”产业发展对人力资源需求。

    建议:

    一、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支撑产教融合健康发展。一是建立政府统筹服务机制。成立产教融合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制度,构建产教融合的评价体系和长效机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协会推动”的职教办学体制。产业园区建立校企融合发展办,负责企业、学校及政府各部门的协调对接。二是形成强有力的推动机制。促进国家、省关于产教融合的文件落地落实。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规划、同部署,把产教融合发展规划列为“6+3”产业发展的子规划,为再造一个“产业达州”提供人才支撑。设立产教融合发展专项资金,为学校在平台搭建、师资建设、教师企业实践等提供保障,为合作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实验室等项目建设进行奖补。三是搭建产教融合发展平台。政府每年组织2次校企对话交流,市人社局、教育局、发改委建好企业人才需求库、学校人才培养资源库、产业规划和政策信息库,发布供需信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二、强化校企主体作用,促进产教融合协调发展。一是发挥学校主体作用。扩大地方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推进中高职“2+3”等分段培养模式改革。对接“6+3”产业与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冠名班等,建设校内产业孵化园、学生创业园。与企业、科研院所、产业园区共建区域创新平台,特色产业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加强“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到企业锻炼,参与解决技术问题作为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的指标。二是激发企业参与热情。用优惠政策推动企业参与“双元双向"育人模式机制建设,鼓励大中型企业进校建生产性实训平台、实践基地、就业创业平台,带动中小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三是对接市场优化办学机制。深化“引企入教”改革,鼓励和支持企业采取“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办学方向瞄准市场、开设专业跟踪市场、培养学生适应市场。

    三、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助力产教融合快速发展。一是建立产教融合激励机制。确保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中高职院校教师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单位工资和总额基数;校企合作中,学校获得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按规定自行处理。二是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认证的产教融合型企业通过土地、税收、信贷、财政直补、购买服务等优惠政策激励。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可按投资额一定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三是支持建设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试点行业、试点企业,引导职业院校转变办学理念,走产学研和产教融合特色办学的新路子。

    四、依托本地产业集群,推进产教融合纵深发展。一是打造职业教育品牌。通过职业院校与6+3”产业深度融合,提高公办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打造职业教育航母,整合提升民办学校促使提质增效,建成一批省级现代示范性、优质特色中等职业学校,省重点技师学院、高职院校。二是优化专业结构。支持建立对接“6+3”产业的专业动态调节、人才培养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服务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努力培养具有“巴渠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产业大军。三是组建产教融合联盟。完善职业教育联盟跨区域合作发展机制,利用西南职教园区整合学校、行业、企业资源,探索建立以资本为纽带、专业为支撑的紧密型产教联盟,促进各成员之间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同创新,培育和打造一批在全省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产教联盟。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