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选览 当前位置:首页>>提案选览>>正文

关于加大力度将达州建筑业打造成千亿级骨干产业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20年05月29日 文章点击数:6093

关于加大力度将达州建筑业打造成千亿级骨干产业的建

 

提案号: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096号

提案者: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主办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提案内容: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达州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发展。2016年8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十条意见》。2018年8月,市委四届六次全会专门把建筑业列为全市重点打造的“6+3”千亿级骨干产业之一。这一系列决策举措推动达州现代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由2016年的344.38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694.39亿元,总量排全省第7位,对我市GDP的贡献率高达17.7%,支柱产业地位显而易见。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仍存在“体量偏小、主业单一、人财趋紧、竞争乏力”等问题。据了解2019年末南充市总专包建筑企业户数405家,泸州市企业户数377家,这两个市2018年总产值已超千亿元。我市2019年企业户数177家,总产值 694.39亿元,建筑业产值要超千亿元目标任重道远。

    为此建议:

    一、引导企业联合重组做大做强。一是做大做强“本土企业”。抓大放小,把培育的重点放在三级升二级、二级升一级。对有希望升特级的本地一级建筑企业实行定向培育,通过股权方式将两家或多家建筑企业进行联合重组,打造建筑企业航母。二是招大引强“百强企业”。要按照市委“打造千亿级现代产业”的要求,用良好的环境吸引建筑行业“全国百强企业”落户达州,以此促进全市建筑业真正提档升级,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加速全市建筑业的现代化进程。

    二、支持企业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一是支持企业延链补链强链多元化发展。建筑企业要从供给侧、生产端入手,实现纵向延伸,横向拓展,拓展新兴业务“延链”,抱团发展壮大“强链”,完善基础业务“补链”,逐步拓展承建桥梁隧道、综合管廊、大型水库等业务。或像达州市华川机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一样,与三一重工合作,引进他们修建桥梁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成为钢构桥市场的有力竞争者。二是引导企业以产业为纽带多元化发展。建筑企业技术装备强,资金雄厚,既可向产业链的上游新建筑材料、新产品的生产加工发展,又可推动“单体施工”向“工程总承包建筑工业化”转变。近几年,一些建筑企业积淀了较多的商业用房,应聘请有关专业人才进行多元化经营,盘活资金存量。

    三、双向发力破解发展制约瓶颈。一是政府要落地落实《十条意见》。要按2016年8月出台的《关于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十条意见》逐一对标检查,对落实不到位或没有落实的要查找原因,尽快整改落实,精简项目结算审计流程,压缩审计时间,加快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从根本上减少拖欠工程款现象,保障企业正常运营。二是企业要抢抓机遇创新创业。建筑企业要抓住国家基础设施补短板、新旧小区改造、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机遇,主动开拓市场,既拣“芝麻”也抱“西瓜”,既不贪“大”也不嫌“小”,做好做优每项工程,立足自身破解发展制约瓶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强化管理激发市场竞争能力。一是增强内生动力靠“实力”竞争。“家族式”管理和“沟兑文化”在达州建筑企业仍然存在。现代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竞争。要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科学设计企业管理模式,配置企业股权,优化治理结构,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着力营造鲜明独特的企业文化。要坚持依法依章依规管理企业,坚决摒弃用“家族式”和“沟兑文化”管理和运作企业的方式。二是依靠科技靠“创新”竞争。企业竞争就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现代建筑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企业要高度重视科技技术创新工作;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员工在建设过程中发明创造;要主动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机具,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鼓励将符合相关提取标准的技术开发费用列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中,对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创新、研发和推广应用给予一定的科技进步奖励支持,以创新驱动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