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选览 当前位置:首页>>提案选览>>正文

关于抢抓历史新机遇提升达州制造业水平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20年05月29日 文章点击数:10102

关于抢抓历史新机遇提升达州制造业水平的建议

 

提案号: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364号

提案者:民建达州市委

主办单位:市经信局

提案内容:

    “冲刺4000亿、建设双300,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这是市委四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宏伟目标,也是市委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定。要实现这一目标,制造业必须挑大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代表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从根本上讲,制造业既是引擎,又是动力,更是达州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进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重要支撑。现阶段,达州制造业客观上存在: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四多四少”和制造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大企业大集团少等突出问题。加之,对制造业重要性认识不够、懂制造业人才配备不足、制造业发展氛围不浓、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小,导致制造业占比持续下降、工业化进程严重滞后、与兄弟市的差距正在扩大。为更好更快地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升达州制造业发展水平,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牢固树立制造业兴市理念。一是全面提升对制造业的认识,明白发展和提升制造业的意义和对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影响,真正走好“工业强市”之路。二是尽快制定和完善发展制造业的支撑性、配套性文件,完善推进机制和加大考核权重,不断改善制造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拓展其发展的人文空间。三是强化工业人才配备,坚持“内行主管、内行主抓”的原则,配齐配强党政分管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人。四是扩大开放力度,强力推动招商引资(尤其是“三类500强企业”的引进)和重视本地企业发展并举。

二、强力推进制造业项目建设。一是确保制造业发展的各种要素需求,特别是土地供应、水电气价格、融资需求、政务服务、项目招引与入驻、本地企业扩能与技改、人才引进等,尽最大可能为项目入驻和建设提供便捷、快速的外部环境与条件。二是进一步凸显达州资源、区位、人力优势,毫不动摇地推进制造业项目建设和六大产业集群项目,使之在转型升级、优先发展中发挥更强的示范引领作用。三是设立制造发展基金,支持制造业发展,尤其是制造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基金筹措办法:每年从市工业发展资金拿出0.5亿元,市财政列支0.5亿元,各县(市、区)、高新区筹资1亿元,与相关银行商议配套资金可达4-5倍或更多,持续筹措3—5年,做大做强达州制造业发展基金,切实解决制造业融资困境。

三、建立领导接待日制度。针对企业反映“见领导汇报工作难,见市、县党委、政府领导汇报工作更难”的问题,建立市、县党委政府领导接待企业(企业家)工作制度,党政主要领导每季度接待一次,党政分管领导每月接待一次,党政分管政法、环保、安全、国土、市场监管等领导每半年接待一次;同时,市、县党政领导建立联系企业制度。其根本点在于:树立为企业全心全意服务的思想和理念,急企业之所急,为企业排忧解难。

四、树立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一是要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引导全社会公正、积极、客观认识企业(企业家)在经济建设中的突出作用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二是主动、积极、及时推介产业和产品,宣传企业(企业家)的创新创造精神,特别要抓好正面典型的宣传,使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三是对做出贡献大的企业家给予奖励,包括资金奖励、政策奖励、政治待遇等,让企业家深切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怀,树立更好的发展信心。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